前不久,英國的品牌評估機構發布了“2018全球最有價值的十大輪胎品牌”排行榜,十佳品牌依次是米其林、普利司通、馬牌、固特異、鄧祿普、韓泰、倍耐力、瑪吉斯、橫濱和住友。
位居榜首的法國米其林品牌價值為79.30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30%;來自中國臺灣的品牌瑪吉斯(正新橡膠)排在第8位,品牌價值為9億美元。
中國大陸的眾多輪胎品牌并沒有上榜,雖然說這源于品牌歷史及企業體量上的差距,但不得不說中國本土的民族品牌要趕超這些知名品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一些中國的民族品牌也只有40年左右的發展史,與鄧祿普(130年)、米其林(129年)、固特異(120年)等百年品牌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有人說中國品牌的部分產品在性能方面已經不遜于這些大品牌,但化用句古話“中國輪胎初長成,養在閨中無人識”,你的產品再好消費者并不知情也不管用,使用者信賴的、脫口而出的仍然是米其林、鄧祿普等,品牌效應決定了消費者寧愿去花高價買國外的輪胎也不愿意去嘗試物美價廉的國產品牌。
軟硬廣告的鋪天蓋地有沒有作用?
近年來“品牌化”思想也越來越被民族企業重視,民族品牌的領軍企業中策橡膠積極參加各種國際展會及越野賽事,朝陽輪胎品牌也大力在中央電視臺進行廣告宣傳。
玲瓏輪胎則在參與汽車賽事之外攻入體育界,先是在2014年贊助德甲球隊沃爾夫斯堡,2018年又正式簽約意甲豪門尤文圖斯,讓足球帶動世界的玲瓏熱,加上之前長期冠名的籃球和排球賽事,玲瓏實現了三大球賽事全覆蓋,玲瓏還將眼光放到了拳擊和跆拳道賽場上,不僅如此,2018年2月玲瓏還和德國慕尼黑機場合作,將廣告通過飛機撒向了世界。
賽輪金宇、三角輪胎、青島雙星、浦林成山等優秀民族品牌也通過央視廣告、體育和汽車賽事、參與國際展會等方式,為中國品牌的崛起做著貢獻。
米其林輪胎人、大陸黑色駿馬、固特異飛鞋等早已成為深入人心的品牌標識,尤其是米其林的輪胎先生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都是極高的,米其林也長久以來成為各類品牌排行榜上的佼佼者。
米其林的白色人形標志叫Bibendum(必比登),源于1898年該公司掌門人在參加展覽時的一個靈感,這個公仔也有120年的歷史了,憨態可掬的他成為了米其林在世界的形象大使,也讓米其林的品牌形象變得活潑生動起來了。
米其林向來是各類賽事上的常客,從上世紀50年代F1賽事剛興起時米其林便是他的常客,他還積極參與贊助足球、網球、高爾夫球等領域的國際賽事,讓世界對米其林的輪胎先生的印象不斷加深。
那么除了硬廣告,米其林還做了讓品牌扎根群眾生活的一件大事——發布《米其林指南》,從1900年其在巴黎萬國博覽會期間出版第一冊起,118年的時間里這本指南涉及了旅游出行、城市地圖、旅館評價及餐廳星級評定等多個領域,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當屬米其林所評定的星級餐廳,受全球眾多高檔餐廳與消費者信任和追捧。
米其林這一波完美的跨界成了最成功的宣傳案例之一,讓全球的米其林星級餐廳和消費者成了其免費的“軟廣告”宣傳者,也助力米其林輪胎先生在2000年被評為“世紀商標”。
廣告宣傳一直以來都是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措施,中橡協的615輪胎安全周、中聯公司的Tire+展會、廣饒的國際橡膠輪胎展都為國內企業的品牌宣傳作出了貢獻,創品牌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你的“沉默”無疑將導致消費者的遺忘和“另尋新歡”,中國的輪胎品牌長期以來被冠以“低質量”的帽子,但事實上中國優秀的輪胎產品卻未曾被國人乃至世界熟知,“軟硬廣告”對創品牌的無形推動力是巨大的,民族品牌在這條道路還要走很久,希望對于“中國制造”企業有恒心,消費者有信心。